close
哈爾濱市政協創新履職方式 精準獻策建生態文明哈爾濱

“智慧謀事、智力幹事,為哈市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獻策出力。”哈爾濱市政協主席薑國文帶領部分政協委員到方正縣、通河縣,就全市精準脫貧工作進展情況視察調研。視察組走鄉入村,實地踏查扶貧產業項目;走訪基層衛生院所,調研貧困人口醫療救助情況;深入貧困戶傢中,瞭解貧困戶生活狀況和扶貧措施落實情況。一路上,讓百姓們真脫貧,不落下一位貧困百姓,成為委員們共同的心聲。

哈爾濱副市長趙革陪同視察,副市長黃偉通報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情況。哈爾濱市政協副主席楊曉萍、齊瑤、胡寶忠、王鏡銘參加視察。

凝心聚力為精準脫貧建言獻策

圍繞中央和省、市中心工作,市政協從2016年開始,就對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一直保持高度關註。去年,市政協召開“聚焦因病致貧,聚力攻克脫貧難關”專題常委會,為哈爾濱市精準實施健康扶貧、聚力脫貧攻堅建言獻策。今年又組織瞭這次哈爾濱市精準脫貧工作進展情況視察調研。

在脫貧攻堅座談會上,市政協委員與市政府相關部門深入交流,聽取哈爾濱市脫貧攻堅工作情況通報、政府相關部門扶貧工作情況介紹,以及巴彥縣、延壽縣、方正縣、通河縣的扶貧工作情況通報,大傢集思廣益、凝桃園靜電機保養心聚力,共同為打贏扶貧攻堅戰出謀劃策。

目前,哈爾濱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6584戶77940人,脫貧15036戶33322人,未脫貧21548戶44618人。截至2017年底,哈爾濱市163個貧困村中,已有86個貧困村實現脫貧出列。為保證脫貧質量,有效改善貧困人口生活條件。哈爾濱市將建設飲水安全工程2781處,改造貧困戶危房15269戶,新建貧困村衛生室177處,並在醫療保障、教育保障、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瞭大量資金、做瞭大量工作。

座談會上,委員們建議,在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和健康扶貧的同時,不斷推進扶貧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,加大扶貧大數據、信息化建設,實現對全市精準扶貧工作的全方位管理。脫貧攻堅,貴在精準,各區縣可為貧困人口建立精準扶貧公眾號,為貧困戶宣傳扶貧政策,進行線上政策解答,上傳幫扶措施和扶貧項目。可為貧困戶建立24小時服務熱線,及時回應貧困戶生產生活和脫貧攻堅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。同時,廣泛吸收外省市扶貧工作先進經驗,加大對扶貧幹部教育培訓,培養一支懂扶貧、會幫扶的扶貧幹部隊伍,創新脫貧攻堅管理考核機制,對扶貧幹部的走訪、幫扶、工作成效進行大數據管理,實現扶貧工作全程監督考核,進一步推進扶貧工作落實,提升脫貧攻堅成效。

健康扶貧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

因病致貧是貧困人口致貧的第一主因,能否破解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難題,關系到打贏脫貧攻堅戰目標能否如期實現。視察調研期間,鄉鎮醫院、村衛生所等基層醫院的醫療服務狀況是委員們最關心的。

“加強醫生隊伍建設,提高醫療水平,為鄉村貧困人口提供及時的醫療服務和醫療救助。”在方正縣德善鄉衛生院,視察組詳細瞭解衛生院的醫療服務情況、醫療儀器設備,詢問貧困人群就醫情況,並提出建議。

“鄉村醫生是最貼近村民的健康‘守護人’,他們的作用城市的公立醫院代替不瞭。”在通河縣鳳山鎮青山村衛生所、通河鎮樺樹村衛生所,委員們與村醫交流,詢問衛生所藥品種類和醫生收入,並建議加強村醫培訓,提高村醫待遇,讓有能力的村醫樂意留在鄉村為村民服務。

視察組還到多位貧困村民傢中走訪,聊收入、話傢常,詢問生活實際困難和扶貧措施落實情況。他們中有的因病致貧、有的因災致貧,有的則喪失瞭勞動能力,需要長年進行醫藥治療。

據統計,2018年,哈爾濱市貧困人口36584戶77940人。其中,因病致貧21965戶45423人,分別占比58.28%、60.04%。為此,我市先後出臺《全市健康扶貧工作實施方案》等13個文件,先後5次組織鄉村醫生開展入戶調查,將全市近25萬“建檔立卡”貧困人口、五保、低保、殘疾人、精神病人信息資料,全部錄入省健康扶貧綜合管理系統,實現貧困人口信息數據動態管理。

目前,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全部建立“先診療後付費”機制。市直三級醫院、縣直二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全部納入貧困人口定點救治醫院,均成立瞭貧困人口就醫協調辦公室,開辟瞭綠色便捷通道,落實瞭“一免五減”政策。市域內定點醫療機構推進落實瞭《哈爾濱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障實施意見》,為貧困人口構建起“基本醫療保險+大病保險+商業補充保險”三重保障,基本實現瞭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應保盡保,待遇及時兌現。

面對哈爾濱市因病致貧人口占貧困人口總數六成的情況。委員們建議,健康扶貧治標更要治本,在對貧困人口加強醫療救助的同時,加大健康常識宣講,特別是鄉村,通過健康常識宣講幫助村民形成良好生活習慣,讓村民有病早醫治、小病及時治。同時,加快推進醫療信息化建設,整合醫院HIS系統、醫保系統、大病保險系統和商業保險系統,加大鄉村醫院的硬件、軟件投入,提高鄉村醫院、衛生所的信息化水平,盡快實現貧困人口就醫費用“一站式”結算,為全力破解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難題創造必要條件。

產業扶貧項目帶動百姓脫貧致富

產業扶貧是確保貧困地區持續發展的根本路徑。視察組首先來到方正縣德善鄉德善村巧手脫貧基地,看到村民們正手工制作假眼睫毛和水晶粘貼畫。基地負責人介紹,為激發貧困婦女的創業熱情,方正縣婦聯引進一傢企業,對村民進行培訓,並提供設備和原料,做好的成品企業全部回收,一名成手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。油煙靜電機目前全縣5個鄉鎮有800餘名婦女因這個項目增收,其中350人來自貧困傢庭。

視察組還實地踏查瞭芽菜生產車間、糧米加工廠和正在建設中的秸稈壓塊燃料站。委員們建議,產業扶貧是向市場要效益,要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,實現可持續發展,產業扶貧項目要與大公司大企業合作,向規模和特色要效益,使產業鏈不斷豐富、延長,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。

據瞭解,為打贏脫貧攻堅戰,方正縣以產業項目扶貧為突破口,為有扶貧任務的65個村謀劃瞭食品加工、光伏發電、芽菜生產、秸稈壓塊、食用菌生產等產業項目133個。其中,正在建設中的3個村級光伏發電產業項目能帶動180戶貧困人口脫貧。

“大榛子一畝有多少收益?通過大榛子脫貧的百姓有多少?”在通河縣,視察組被以“大果榛子”為代表的生態林業所吸引,連續走訪瞭長興村大果榛子扶貧基地、三寶村康源大果榛子種植基地、恒大大榛子農民專業合作社,每到一處便深入榛子林與村民交談,詳細瞭解榛子樹成長、榛子銷路和村民收入情況。

通河縣相關負責人介紹,山區是通河縣深度貧困地區,占全縣貧困人口的65%,為使山區百姓脫貧,通河縣按照“特色上山、有機稻下川”的思路,在山上發展種養業等林業經濟,養殖林下豬、雞、鵝、鵪鶉等,種植大榛子、紅小豆、北藥等;在山下種植生態有機水稻。其中,大果榛子種植面積已達到20萬畝,占全國人工種植面積的1/5,成為中國大果榛子第一縣。未來三年,通河縣大果榛子種植面積將達到50萬畝,項目前景喜人。

在區、縣(市)大力推進產業扶貧的同時,今年我市5000萬元市級專項扶貧資金重點投向瞭產業扶貧項目,全市謀劃“一村一品”特色產業扶貧項目172個,可帶動貧困戶11786戶。在項目資金保障上,為16887戶貧困戶落實扶貧小額信油煙處理設備貸資金6.5億元。年底前,我市將實現貧困戶產業帶動全覆蓋,為進一步推動貧困人口脫貧提供支撐。

視察組發現,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以通過扶貧產業帶動實現增收,而幫助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脫貧是最難的。對此,委員們建議,建立扶貧項目、農民合作社、扶貧基地與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穩定的帶動關系,通過土地托管、牲畜托養、入股分紅的方式,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,實現幫貧脫貧。(采編:張文妍)

靜電機


4CE669591D7BE319
arrow
arrow

    brhfcbbbhp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